(本网讯)7月18日17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带着从邓英鹏血液中提取的造血干细胞登上返程的飞机,当天晚上,这些造血干细胞将缓缓地输入一位28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为其生命重新打开希望的大门。
邓英鹏今年21岁,是湖南城市学院一名大三学生,是益阳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男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18日上午,益阳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周玲、救护培训部部长徐新华抽空赶往长沙湘雅三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看望邓英鹏,并为他颁发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初配成功,他说服父母执意捐献
2015年,来自浏阳市的帅气小伙邓英鹏考入了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在学校,他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就填写了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申请表。今年3月,他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湖南省分库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他毫不犹豫就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
“你才21岁,还没有结婚生孩子,如果影响身体健康怎么办?”当邓英鹏把这一消息告知父母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小伙子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上网查询资料,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原理、流程,想方设法说服爸爸妈妈。在这个过程中,邓英鹏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也更坚定了参与捐献的决心。“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他好不容易才等来的机会,我绝对不能放弃,一定要配合做好捐献工作。”看到儿子如此坚定,爸爸邓言政也心软了。他一方面向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知识,一方面向身边的医生朋友咨询,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答复后,又电话联系了浏阳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艳飞,听说捐献对她的身体没有任何影响,才彻底放下心来。
在造血干细胞高分辨率配型成功后,今年5月,邓英鹏在徐新华的陪同下做了体检和复检,结果显示他身体健康,符合捐献条件。
为减轻受捐人负担,他们不肯多开一间房
18日10时15分,当大益阳新闻客户端记者与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一起来到湘雅三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时,邓英鹏正躺在床上,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接受采集。
他的左右胳膊上各扎了一针,且分别连接着一根无菌管。血细胞分离机正将他的外周血从右手的无菌管里引出,在体外循环,分离出干细胞,再从左手的无菌管流回体内。从早上8时45分开始采集,邓英鹏始终保持着半仰卧的姿势。他不时侧着头看向分离机,不时与父母聊上几句,满脸轻松。
这个暑假,勤奋好学的邓英鹏在长沙补习英文,想让自己的口语变得更流利,为以后找个好工作打下基础。确定捐献日期后,7月14日,他就开始每天定时来到湘雅三医院注射两针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调集到外周血中。
连日来,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主任张赞和志愿者也一直忙碌着,为邓英鹏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好服务工作。令张赞特别感动的是,为了不增加受捐者的负担,邓英鹏一家3口挤在一间宾馆里,不肯多开一间房。
受捐人托医务人员送来感谢信
10时30分左右,前来接髓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采集室,为邓英鹏送上了一捧漂亮的鲜花,同时,捎来了受捐人的礼物和一封感谢信。
接过感谢信,邓言政轻轻地读给儿子听。从信中了解到,患者是一位男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有年迈的父母,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
“我们不曾相识,您却用大爱让我看到了希望。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及家人对您的感恩之情,如果我能压倒病魔迎来重生,一定会将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情真意切的文字,让邓爸爸一度哽咽:“造血干细胞捐献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给一个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我们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骄傲!”
邓英鹏的表姐苏璐得知后,也特意赶来探望。姐姐眼里的弟弟,高大帅气又多才多艺,会打篮球、会主持、会唱歌、弹吉他,是一家人心目中的骄傲。捐献之后,她觉得弟弟长大了,更成熟了。“为我勇敢又伟大的弟弟点赞,表弟鹏鹏成为我国第6617位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有望远方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庭……愿一切顺利”苏璐把这样一段文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不到半个小时,就有100多位朋友点赞留言。
如今,邓英鹏的家人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变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者。13时许,采集结束。截至记者发稿时,这袋“救命血液”正送往千里之外的苏州。(益阳日报 莫蓉)